欧洲篮球联赛,EuroLeague,欧冠篮球,欧洲篮球赛程,欧洲篮球比分,欧洲篮球投注/提供欧洲篮球联赛(EuroLeague)最新赛程、球队阵容、实时比分及盘口分析,专为中文球迷打造的欧洲篮球资讯与数据平台。
26岁、现役、养伤中,却突然宣布要买下欧洲一支女子篮球队,这件事搁谁身上都够劲爆,但放在李月汝身上,很多人第一反应是:她又干了件“别人想都不敢想”的事。这不是一桩纯粹的生意,也不是一场为自己铺路的投资。李月汝这次出手,明显是冲着更大的盘子去的——为中国女篮打开一条走向世界的新通道。
按照她的规划,这支欧洲球队未来将成为中国女篮球员走出去的跳板。那些有潜力却苦于缺乏机会的年轻人,有望通过她搭建的平台,直接对接欧洲联赛,甚至向世界舞台发起冲击。这个思路,很难不让人想到她当年冲击WNBA时说的那句“WCBA就像养老联赛”。虽然话说得刺耳,但她的选择说明了一切:哪怕现在受伤了,她也不愿回国拿高薪躺着,反而还在想办法让更多人走出去。这背后,是强烈的使命感。
很少有运动员在当打之年,愿意跳出“只做球员”的轨道。更别说去买球队、搞运营、自己搭平台。李月汝的选择,确实有点“不合常理”,但也正因为如此,才显得更有分量。从操作层面来看,她这次并非高调砸钱搞“大动作”,而是选择一条低成本、高现实性的路径入局。不是创办新联赛,也不是拉赞助搞一波“联名”活动,而是实打实买下一支欧洲球队,通过引进人才、对接资源,把真正有潜力的国内球员送出去。
这事在国内确实新鲜,但放到国际上看,也不算太稀奇。在美国,现役球员投资、运营体育项目早已是常规操作。比如斯图尔特和科利尔,她们联合发起的Unrivaled联赛,打了一个赛季估值就冲上了3.4亿美元。这说明一件事:运动员当老板,不是玩票,是正经生意。
当然,回到现实,李月汝这条路注定不轻松。最大的问题就在这:谁愿意去?欧洲联赛的待遇、关注度、曝光度,和国内比,确实差了一截。尤其是对很多已经在国内成名的球员来说,走出去意味着钱少、事多、离家远。更何况,语言、文化、适应期,这些都是要真刀真枪过的坎。李梦、杨力维这样的老将,大概率不会为这平台改轨道。而像韩旭这种荣誉感极强、早有留洋意愿的球员,可能会借这个机会继续拓展海外经历。但现实是,目前正处黄金年龄段的那一批主力,大多数人未必愿意冒险。所以,这个平台短期内的效果,可能不会太“炸”。
但这并不等于无用。从战略价值来看,这更像是一笔投资,赚的是未来。哪怕现在走出去的人不多,李月汝已经把路搭好了。等她退役,或者等下一波年轻人崛起,这个平台就可能成为“批量制造”国际型球员的孵化器。她的眼光,不是在看现在打得好不好,而是在看中国女篮10年、20年后的格局。
再看她自己,哪怕膝伤还没完全恢复,依然没有放弃在海外发展的可能性。这种“想走出去”的执念,已经不是为了一己之利,而是想证明——中国女篮也可以走得远、站得稳。而她用自己买球队这件事,把这份执念,变成了现实操作。
不得不说,李月汝确实是一个特殊的存在。身高2米01,打球风格硬朗,场上是活生生的内线支柱;场下却极少炒作、极少露脸,但每一次出手都带着“让事情发生”的力量。她不是那种话多的人,也不是那种靠热搜维持存在感的选手,但每一次行动都踩在点上。她不靠嘴立人设,靠的是一个个具体动作——去WNBA、带伤坚持、拒绝“养老”、现在又买球队。
这不是偶然,是她的路数。所以她买球队这事,不只是一个新闻,更像是她职业生涯的延伸。她不满足于做个好球员,还想做个“把别人送出去”的人。而这,才是更稀缺的东西。
退一步说,就算这个平台短期内没有太多球员愿意去,也不影响她的这一手布局的价值。只要有一个人通过她的渠道打出来,这个平台就算成了。而在中国女篮的整条留洋路径上,最缺的,不就是这样一个“第一步”的平台吗?她已经迈了出去,接下来,就看有没有人愿意跟上了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